近日,廣東省民政廳與廣東電信公司在廣州簽署《廣東省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運營合作框架協議》。該平臺體現“互聯網+”與市場化運營的理念,構筑全省統一開放平臺和O2O養老服務體系,打造“一公里為老服務圈”和“沒有圍墻的養老院”。
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平臺是昆山養老院養老服務的一大創新。平臺整合各方居家養老服務資源,通過對資源的有效運營,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務、生活照料、助餐服務、康復護理、醫療保健、安全援助和轉介等門類的綜合性服務。其實這一模式不少地方已開始探索,又稱“網上養老院”。在上海,網上養老院除了提供日常的陪護及照料服務,還開設了網上心理咨詢和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,方便了老人群體。
一直以來,公立養老院一位難求,民辦養老院良莠不齊的局面制約著我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。而居家養老也面臨護理人手不足、空巢現象增多等問題。網上養老院架起供需橋梁,既匯集老人需求,也整合各類資源,為老人“私人定制”各類服務,不僅契合了時代特色,也為行業開創了新模式。在未來,網上養老院將紓解居家養老的困境,更重要的是,在大數據思維下,數據收集與整合(老人分布、服務需求、價格指數等)將給養老業的發展提供一手資訊,為行業領航。
同時,也應該看到,網上養老院畢竟是個新事物,需妥善應對發展初期可能出現的問題。首先是安全問題。和其他網上預約服務類似,進屋服務總讓人多幾分顧慮。服務中雙方的安全如何保障、個人信息如何保密、如何防范可能發生的糾紛等都需要平臺提前做好功課。其次是專業性問題。養老中,護理是個技術活,平臺應對服務人員需把好關,別讓無資質人員濫竽充數。然后是價格機制。合理的價格才能贏得市場認可。在養老資源不足的背景下,養老服務水漲船高難以避免,然而對于老年群體,過高的費用可能讓其捉襟見肘。從公共服務的角度看,政府可考慮對基礎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補貼,以降低個人支付比例,也多少為醫療機構分流人群。
總之,對于網上養老院這一新鮮事物,我們不妨對其成長多點關懷與關注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對于網上養老院,規范管理是其營養劑。打好基礎,做好各類預案,才能讓其茁壯成長。